第一節 休閒設施
壹、公園
鶯歌鎮目前有5個大型公園(表7-2.1),園內設置包括景觀、休憩、運動、社教、服務及管理等設施,提供鎮民作為休閒娛樂之場所。加上其他小型公園,鎮內共有大小公園10餘處。
表7-2.1 鶯歌鎮公園一覽表
名稱 |
位置 |
面積 |
三號公園、西比亞溪公園 |
建國路與育英橋邊 |
1.625公頃 |
鳳鳴公園 |
鳳鳴街(鳳鳴國小旁) |
0.8公頃 |
地標公園 |
國華路與永明街口 |
0.5公頃 |
尖山公園 |
尖山路 |
1.1公頃 |
西鶯公園 |
中山路加油站後方 |
0.2公頃 |
資料來源:鶯歌鎮公所,《2009年鶯歌鎮公所為民服務手冊》,頁51。
貳、社區活動中心
社區活動中心可做為鎮民舉辦各種集會、文康、育樂、休閒及婚喪喜慶等活動的場所。[1]鎮內有些活動中心設有球場及相關運動設施,如位於林長壽圖書館後方的鶯歌鎮休閒活動中心,老人會、元極舞委員會、羽毛球委員會等社團辦公室均於此活動。茲將本鎮各活動中心使用費,列表於下:
表7-2.2 鶯歌鎮各活動中心使用費參照表 單位:新臺幣元
活動中心名稱 |
場地 使用費 |
水電費 |
使用冷氣 加收電費 |
代收 清潔費 |
使用面積 |
建德社區活動中心 |
1,000 |
500 |
1,000 |
1,000 |
52坪 |
東鶯社區活動中心 |
2,000 |
700 |
1,200 |
1,200 |
61坪 |
中鶯社區活動中心 |
5,000 |
1,500 |
|
2,000 |
185坪 |
南靖里活動中心 |
2,000 |
700 |
1,200 |
1,200 |
64坪 |
尖山社區活動中心 |
1,000 |
500 |
1,000 |
1,000 |
55坪 |
同慶里活動中心 |
4,000 |
1,200 |
1,700 |
1,200 |
140坪 |
永昌社區活動中心 |
1,000 |
500 |
|
1,000 |
63坪 |
二橋社區活動中心 |
1,000 |
500 |
|
1,000 |
30坪(室內) |
2,000 |
700 |
|
1,200 |
88坪(室外) |
|
中湖社區活動中心 |
2,000 |
700 |
1,200 |
1,200 |
90坪 |
鳳鳴社區活動中心 |
1,000 |
500 |
1,000 |
1,000 |
42坪 |
西鶯活動中心 |
3,000 |
1,000 |
1,500 |
1,500 |
101坪 |
2,000 |
700 |
|
|
47坪 |
|
永吉里活動中心 |
1,000 |
500 |
1,000 |
1,000 |
50坪 |
永吉老人休閒活動中心 |
2,000 |
700 |
|
1,200 |
90坪 |
鳳祥里活動中心 |
1,000 |
500 |
1,000 |
1,000 |
50坪 |
鳳福臨時活動中心 |
2,000 |
1,000 |
|
1,500 |
116坪 |
北鶯里活動中心 |
|
500 |
|
1,000 |
50坪 |
資料來源:鶯歌鎮公所,《2009年鶯歌鎮公所為民服務手冊》,頁20。
参、登山步道
以鶯歌石為中心,連接龜公廟、農林禪寺、孫臏廟,以及林長壽圖書館後山,是早覺會與鎮民清晨爬山運動最主要的區域。[2] 每天清晨5:30起,忠義宮前有許多人一起做早操,之後吃早餐、泡茶、聊天、下棋、唱歌等活動紛紛展開。忠義宮後面有條稜線可連接鶯歌石、碧龍宮,可一直走到與樹林交界的千年大榕樹。全長2.7公里,來回需3小時,沿途風景優美,並設有涼亭、座椅、指示牌等,吸引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來。[3]
近年來,鎮公所陸續新開闢了多條的登山步道供民眾登山,目前共24條。其中孫龍步道最早完成整理、維護等作業,鎮公所於民國97年6月7日,舉辦萬人登山活動,吸引六千多名鎮民及外地民眾前來參加,推展鶯歌的觀光發展。[4]
表7-2.3 鶯歌鎮24條登山步道路徑表
編號 |
名稱 |
路徑 |
1 |
格頭步道 |
阿四巷7號前→格頭土地公後山 |
2 |
阿四坑步道 |
阿四巷口→格頭土地公後山 |
3 |
碧龍步道 |
碧龍巷口→碧龍宮後山景觀台 |
4 |
牛灶山步道 |
建德二巷口→牛灶山基點 |
5 |
二坑步道 |
建德二巷口→二坑頂高壓電塔 |
6 |
鶯歌石步道 |
山河戀社區旁步道入口→鶯歌石後方稜線 |
7 |
妙善步道 |
宏德宮→妙善宮後方稜線 |
8 |
孫龍步道 |
宏德宮→建德二巷→碧龍宮 |
9 |
北靈步道 |
宏德宮入口→稜線→北靈宮→三湖宮步道梯口 |
10 |
長壽步道 |
林長壽圖書館→忠義宮 |
11 |
西鶯山步道 |
西鶯公園口→忠義宮 |
12 |
松柏湖步道 |
余厝→台灣砂輪前→稜線高壓電塔 |
13 |
忠義步道 |
余厝→忠義宮 |
14 |
幸福步道 |
幸福社區旁→稜線忘憂谷(笨箕湖) |
15 |
三湖步道 |
東湖里三界公坑入口→北靈宮附近稜線 |
16 |
東湖步道 |
三界公坑入口→稜線忘憂亭 |
17 |
中坑步道 |
東湖路中坑入口→光明山稜線 |
18 |
望湖山步道 |
東湖里圳頭坑土地公→望湖山千年大榕樹 |
19 |
神龜步道 |
阿四坑巷→神龜石→碧龍宮登山步道階梯 |
20 |
妙音步道 |
東湖路妙音寺→8號榕樹→鎮明宮→4.5號榕樹→望湖山 |
21 |
石雲步道 |
日月圓→3號榕樹→2號榕樹→稜線福源山步道 |
22 |
福源山步道 |
東湖路→福源山步道稜線基點 |
23 |
大湖山步道 |
東湖路→大福山基點→大竹圍→中湖街 |
24 |
東湖宮步道 |
東湖路→東湖宮入口→福源山終點 |
資料來源:鶯歌鎮公所提供。
肆、鎮民免費公車
鎮公所為使鎮民享有更便利的交通,籌措經費開辦鎮民免費公車,目前已開闢5條行駛路線,已吸引愈來愈多的鎮民搭乘。同時,陶瓷觀光課負責各項稽查作業,除派員稽查外,也接受民眾投訴,以維持良好的服務品質。[5]茲將鎮民公車路線及時刻,列表於下:
表7-2.4 鶯歌鎮免費鎮民公車時刻表
路線 |
鳳吉 理想線 |
國際新城線 |
二橋 建德線 |
恩主公醫療線 |
長庚醫療線 |
||||
班次 |
車站 發車 |
對開 |
車站 發車 |
車站 發車 |
公所 發車 |
恩主公發車 |
永寧捷運發車 |
公所 發車 |
長庚總院發車 |
1 |
06:00 |
A |
06:00 |
06:00 |
05:50 |
|
06:20 |
07:15 |
08:30 |
2 |
06:30 |
B |
06:30 |
06:30 |
06:50 |
|
07:20 |
09:30 |
11:00 |
3 |
07:00 |
A |
07:00 |
07:00 |
08:00 |
09:00 |
|
12:00 |
13:16 |
4 |
07:30 |
B |
07:30 |
07:30 |
10:00 |
10:30 |
|
14:30 |
17:30 |
5 |
08:00 |
A |
08:00 |
08:00 |
11:30 |
12:00 |
|
|
|
6 |
08:30 |
B |
08:30 |
08:30 |
13:30 |
15:30 |
|
|
|
7 |
09:00 |
A |
09:00 |
09:00 |
16:00 |
17:00 |
|
|
|
8 |
09:30 |
B |
09:30 |
09:30 |
17:30 |
|
18:30 |
|
|
9 |
10:00 |
A |
10:00 |
10:00 |
08:00 10:30 13:30 15:30 班次逢星期六日、國定假日、農曆初一、十五 均行經碧龍宮 |
|
|||
10 |
10:30 |
B |
10:30 |
10:30 |
|||||
11 |
11:00 |
A |
11:00 |
11:00 |
|||||
12 |
12:00 |
A |
12:00 |
12:00 |
|||||
13 |
13:30 |
B |
13:30 |
13:30 |
|||||
14 |
14:30 |
A |
15:00 |
15:00 |
|||||
15 |
15:30 |
A |
16:00 |
16:00 |
|||||
16 |
16:30 |
B |
16:30 |
16:30 |
|||||
17 |
17:00 |
A |
17:00 |
17:00 |
|||||
18 |
17:30 |
B |
17:30 |
17:30 |
|||||
19 |
18:00 |
A |
18:00 |
18:00 |
|||||
20 |
18:30 |
B |
18:30 |
18:30 |
|||||
21 |
19:00 |
A |
19:00 |
19:00 |
|||||
22 |
20:00 |
A |
20:00 |
20:00 |
|||||
23 |
21:00 |
A |
21:00 |
21:00 |
|||||
24 |
22:00 |
A |
22:00 |
22:00 |
資料來源:鶯歌鎮公所,《2009年鶯歌鎮公所為民服務手冊》,頁54。
伍、河濱公園自行車道
近年來興起一股騎自行車的熱潮,台北縣市的河濱自行車道全長150公里,對於擁擠的都會而言,有如世外桃源,其中鶯歌到樹林山佳段的自然景觀最為豐富,遊憩點最多,早晚都吸引許多人悠遊其中。從鶯歌陶瓷博物館到樹林山佳生態河濱公園約只需25分鐘,很適合親子同遊。[6]
而以往北二高的排水,直接排入板新給水廠鳶山堰,影響供水品質,鎮公所爭取經費,促成鶯歌系統交流道尾水聯外分洪排水路改善工程,完成分洪道加蓋,設置一條長約1.5公里的自行車道,沿途可以欣賞鳶山堰的美景,足以媲美淡水漁人碼頭及八里左岸的風光。[7]
鶯歌還有幾條自行車路線:(1)鶯歌-八里的自行車專門步道,來回60公里(耐力性);(2)中湖兔仔坑-樹林焚化爐(挑戰性);(3)板新水廠─集水堰─大溪(休閒性),這些都是適合半日、全日遊的人氣路線。[8]
第二節 視聽媒體
壹、戲院
鶯歌最早的戲院建於日治時期,昭和11年(1936),地方人士籌建劇場,根據《臺灣日日新報》的報導:
海山郡下鶯歌。有林田安。鄭乞。陳綿春。陳冬榮等氏。共同合資。謀建
戲臺於鶯歌九六番地處。建築費按八千圓。租地難題。得角田部長斡旋。
經告完滿解決。現正申請手續中云。[9]
昭和12年3月5日落成啟用,根據《臺灣日日新報》的報導:
海山郡鶯歌庄下鶯歌劇場。□由陳綿春鄭乞廖深□陳南陳萬益陳冬榮等。
合資建築。位□在鶯歌□驛方面。工事經告竣。訂本五日午前十一時。設
宴招待各界人士。又是日午後二時起。至六時。公開演戲。夜間按贈記念
品。以表祝意。聞其建築坪數。百六十餘坪。經費約□萬圓。係由州某技
手設計內外頗見寬闊。□雅壯麗云。[10]
鶯歌劇場當時稱為「鶯歌座」,是一座兼演戲劇與電影的混合型戲院。[11]戰後稱為鶯歌戲院,位於今中正一路。除了鶯歌戲院外,戰後還有兩家戲院成立。
榮聲戲院,老闆江宗喜原本在今長老教會鶯歌教會旁經營露天電影院,民國52年(1963)在國慶街169號創建一大型戲院,總經費高達200萬元,內可容納728個座位,是當時臺北縣規模最大的戲院。榮聲戲院也是兼演各種表演藝術的混合型戲院。電影以臺語片和美國西部片最受歡迎,除了電影還有歌仔戲、布袋戲、歌舞團等,有時也借給軍中當做後備軍人教育召集的場所。[12]
金金戲院位於鶯桃路550號,民國74年7月1日設立,可容納900個座位,以放映國片為主,並經常提供各機關、社團、廠商,舉辦遊藝活動,協助推廣社會教育。[13]
貳、湖山製片廠
湖山製片廠位於鶯歌鎮中湖里,是大豹煤礦的主持人林摶秋於民國46年成立「玉峰影業公司」的製片廠。建設工程分3階段,第1階段包括企劃部本館、職員食堂、編劇室、演員宿舍及教室、演員食堂、浴室、廁所、自行發電室、臨時性洗印室。機器有16釐米攝影機、美國Movieola視聽器、燈光設備齊全。第2階段於次年6月完成,計有A字攝影棚、技術館、技術人員宿舍。機器購自德國可以自動錄音的ARIFLEX攝影機、美國Bell ana Howord攝影機、擬音美製唱片150片。第3階段因臺語片走下坡而未推進。[14]占地10餘甲的湖山製片廠,不論建築與演員數,規模均超過當時公營的中影公司。[15]
玉峰招聘學員安排各種課程訓練,林摶秋邀請「厚生演劇研究會」的老友們來教課,包括小說家張文環教文學、音樂家呂泉生教樂理。還有找郭芝苑來指導樂隊以及為電影配樂、李彩娥教民族舞蹈、王維錦指導交際舞等。[16]
從民國46年到54年,林摶秋共拍了5部電影:《阿三哥出馬》、《嘆煙花》(1959)、《錯戀》(1960)、《五月十三傷心夜》、《六個嫌疑犯》(1965),都由他自編自導。林摶秋自我要求嚴格,投入的時間、經費高出別人一倍以上,影片拍完還不斷檢討,如不滿意甚至束諸高閣,如《六個嫌疑犯》一片殺青後,一直沒有上映。[17]
出身玉峰的知名演員包括張美瑤、林龍松、張潘陽、吳東如、李玉芬等。[18]鶯歌社區報發行人楊國龍的媽媽,在年輕時曾有搭輕便車到湖山製片廠看明星拍電影的有趣經驗。[19]
參、酬神戲
臺灣廟會祭典會請戲班來廟前演出,劇種以歌仔戲、布袋戲為主,過去還包括北管戲、南管戲、傀儡戲、皮影戲及平劇。酬神戲經費由地方共同出錢,一部分由信徒個人出錢,屬還願謝神的性質。[20] 酬神戲除了宗教祭祀的功能外,還具有娛樂和社交的功能,藉由娛神又娛人的民俗曲藝,民眾暫時放下工作,並邀請外地的親友一起來「看熱鬧」,拉近彼此的距離,是民間社會相當重要的活動之一。[21]本鎮寺廟酬神戲概況如下:
表7-2.5 鶯歌鎮寺廟酬神戲日期
廟名 |
所在里 |
日期 |
性質 |
鶯歌大墓公 |
同慶里 |
7.1~7.27 |
還願戲 |
7.15、7.28、7.29 |
普渡公戲 |
||
尪公 |
二甲里 |
1.7 |
祖師公戲 |
8.15 |
尪公戲 |
||
二橋里 |
1.9 |
祖師公戲 |
|
8.15 |
尪公戲 |
||
尖山里、永昌里 |
1.10 |
祖師公戲 |
|
8.15 |
尪公戲 |
||
建德里、南靖里 |
1.11 |
祖師公戲 |
|
8.15 |
尪公戲 |
||
中、東、西、南、北鶯里、同慶里 |
1.15 |
祖師公戲 |
|
鶯歌福德宮 |
東鶯里 |
2.2 |
平安戲 |
福興宮 |
同慶里 |
1.15 |
平安戲 |
南興宮 |
南鶯里 |
1.15、2.2、8.15、9.12 |
平安戲 |
建德宮 |
建德里 |
8.15 |
尪公戲 |
聚福宮 |
尖山里 |
9.12 |
平安戲 |
福德宮 |
尖山里 |
1.10、8.15 |
尪公戲 |
永福宮 |
二甲里 |
2.2、8.15 |
平安戲 |
永安宮 |
二橋里 |
1.2 |
平安戲 |
陶神 |
|
9.9 |
子弟戲 |
鳳鳴三界公 |
|
8.15 |
三界公戲 |
三湖宮 |
東湖里 |
9.9 |
平安戲 |
鳳鳴福德宮 |
鳳鳴里 |
1.15、8.15 |
平安戲 |
鳳吉宮 |
鳳福里 |
1.15、10.1 |
平安戲 |
福隆福德祠 |
鳳福里 |
2.1、10.11 |
平安戲 |
大湖福德宮 |
大湖里 |
8.15 |
平安戲 |
大湖永興福德宮 |
大湖里 |
8.15 |
平安戲 |
鎮湖宮 |
鳳祥里 |
1.15、8.15 |
平安戲 |
永福宮 |
永昌里 |
1.10 |
平安戲 |
永興宮 |
永吉里 |
8.15 |
平安戲 |
名湖福德宮 |
中湖里 |
9.10、9.11 |
平安戲 |
北福宮 |
中湖里 |
7.15 |
平安戲 |
湖山福德祠 |
中湖里 |
8.13 |
平安戲 |
大同福德祠 |
中湖里 |
8.7 |
平安戲 |
楓興宮 |
中湖里 |
10.1 |
平安戲 |
復興宮 |
中湖里 |
10.2 |
平安戲 |
資料來源:謝詩凌,〈鶯歌鎮民間信仰廟群與地方發展〉,頁59-150。
肆、綜藝團
一、鶯聲綜藝團
鶯聲綜藝團位於尖山路99號,民國80年代老闆余振忠原擔任後場樂隊的吉他手,之後自行創立鶯聲綜藝團。本團主要接辦喜慶宴會、工商尾牙等活動。主持人、歌手、樂師外聘,並設卡拉OK讓賓客點唱,余先生負責點播、音控。近年來,因為週休二日的影響,主人為使賓客方便參加,宴會大都集中在週六日舉行,不一定選在黃道吉日。因此,平日的活動比以前減少很多。[22]
二、佳佳綜藝團
佳佳綜藝團位於鶯桃路268巷24號,成立有20年的歷史,老闆葉佳佳,曾受三立電視台拍攝專題節目。本團主要接辦喜慶宴會、工商尾牙等活動。主持人、歌手、樂師外聘,並設卡拉OK讓賓客點唱。樂師分西樂和國樂,近年來以國樂較受歡迎。[23]
三、上昇燈光音響企業社
上昇燈光音響企業社位於鶯桃路206巷24弄10號,成立有17年的歷史,老闆陳進志曾任青商會會長、同濟會秘書長。本社主要接辦喜慶宴會、工商尾牙、社團晚會等活動。[24]
伍、鶯歌社區報
《鶯歌社區報》創刊於民國95年10月5日,當時發行人楊國龍與幾位土生土長的朋友們,眼見充滿兒時記憶的煙囪、窯場、古蹟陸續被拆除,決定辦社區報傳達居民的意見。他們向「臺北縣社區營造補助計畫」提出申請,並接受相關訓練。《鶯歌社區報》每月5日出刊,每期1張4版,內容可概分為3項主軸:一、文化資產守護議題;二、關注生態保育;三、各類訊息的交流平台。後來,更開闢公共論壇,讓更多鶯歌人親自發聲,為這塊共同生活的土地提出建言。[25]
經過20期的努力,《鶯歌社區報》面臨資金短絀的窘境,為了讓社區報能走得更長久,決定從21期(2008年7月)起改為雙月刊,日後慢慢以轉型電子報為長期目標。[26]從26期(2009年5月)起為因應台北縣升格直轄市,三鶯地區的整合發展,刊名改為《三鶯社區報》,擴大社區報關注的範圍。[27]
第三節 體育競技
壹、鶯歌鎮體育會
鶯歌鎮體育會成立於民國79年(1990),包括35個單項委員會(表7-2.6),是鶯歌鎮民參加人數最多的團體。每年舉辦體育嘉年華以及各項主辦、承辦、協辦的比賽活動,提高鎮民運動人口,並培養許多優秀的體育人才。[28]
表7-2.6 鶯歌鎮體育會第10屆(2009)各單項委員會
序號 |
單項委員會 |
主任委員 |
總幹事 |
主要活動地點 |
1 |
桌球委員會 |
李新枝 |
張文彬 |
長老教會鶯歌教會 |
2 |
羽毛球委員會 |
曾俊凱 |
楊正哲 |
鶯歌鎮休閒活動中心 |
3 |
網球委員會 |
黃貞強 |
林國益 |
鶯歌國小 |
4 |
籃球委員會 |
邱進興 |
謝錫恩 |
鶯中、永小、昌小 |
5 |
太極拳委員會 |
簡鈺明 |
李碧霞 |
建小、鳳中、昌小等 |
6 |
游泳委員會 |
林正松 |
鄭其修 |
臺北大學游泳池 |
7 |
跆拳道委員會 |
張文成 |
謝進德 |
鶯歌國中 |
8 |
保齡球委員會 |
王家慶 |
陳鴻棋 |
|
9 |
元極舞委員會 |
鄭許美玲 |
李素貞 |
鶯歌鎮休閒活動中心 |
10 |
高爾夫球委員會 |
曾華南 |
曾金壽 |
|
11 |
槌球委員會 |
游盛政 |
陳義明 |
|
12 |
慢跑委員會 |
林宇雄 |
范俊明 |
鶯歌國中 |
13 |
木球委員會 |
張連盛 |
王萬鎰 |
環保公園木球場 |
14 |
土風舞委員會 |
莊玉寶 |
王惠玲 |
永昌里永福宮 |
15 |
太極氣功十八式委員會 |
陳力文 |
張茂珍 |
西鶯里福正宮 |
16 |
自由車委員會 |
陳中和 |
陳李達 |
河濱公園自行車道 |
17 |
漆彈委員會 |
葉文乾 |
陳光隆 |
新店漆彈場 |
18 |
藤條回春功委員會 |
沈添桂 |
李木水 |
鳳鳴國小 |
19 |
瑜珈委員會 |
徐瑞柔 |
簡暻安 |
南靖里活動中心 |
20 |
釣魚委員會 |
王俊傑 |
陳吉祥 |
|
21 |
國際標準舞委員會 |
劉雅美 |
王玉琴 |
同慶里活動中心 |
22 |
慢速壘球委員會 |
沈兩傳 |
謝振勝 |
臺北大學壘球場 |
23 |
棒球委員會 |
沈菁華 |
廖富溢 |
臺北大學壘球場 |
24 |
象棋委員會 |
黃明德 |
陳俊二 |
建國路南興宮 |
25 |
劍道委員會 |
陳碧琴 |
林泗海 |
西鶯活動中心 |
26 |
香功委員會 |
林麗香 |
黃純 |
3號公園 |
27 |
氣功委員會 |
陳春蘭 |
廖麗珠 |
建國國小 |
28 |
武術委員會 |
蘇春和 |
廖正泰 |
尖山里聖鶯宮 |
29 |
中華內外丹功委員會 |
陳月英 |
謝牡丹 |
鶯歌高職、尖山公園 |
30 |
民俗舞蹈委員會 |
黃俊隆 |
秦寶玉 |
永昌社區活動中心 |
31 |
現代韻律舞委員會 |
王玉瑛 |
王馨敏 |
永吉老人活動中心 |
32 |
排球委員會 |
葉東建 |
李源泉 |
鶯歌國中 |
33 |
體育運動舞蹈委員會 |
張秀足 |
羅素卿 |
永吉里吉德宮 |
34 |
運動拔河委員會 |
陳恆慧 |
劉玉鳳 |
|
35 |
長青運動委員會 |
簡吳玉珠 |
廖桂春 |
鳳鳴國中、鳳鳴公園 |
資料來源:鶯歌鎮體育會游盛政理事長提供。
由上表可知鶯歌鎮的運動種類相當多元,其中成立時間較早的桌球委員會由鄭永川先生於民國70年代創立,最早的打球場地在鶯桃路的金金戲院樓上,後來改到鶯歌國小,約民國93年前來到目前的場地長老教會鶯歌教會一樓,長老教會免費提供場地及冷氣設備,會員不需繳會費就能在舒適的環境中打球,活動時間是星期一、四晚上7:00~10:00。桌委會每年還會主辦金鶯盃桌球錦標賽,邀請臺北縣各鄉鎮市組隊參加,與各地同好交流,以球會友。[29]
網球委員會於民國72年9月創立,第1任主任委員是陳繁舜。民國87年,張文清等人開始在建國國小網球場打球,並成立青鷹網球隊。次年舉辦第1屆青鷹盃網球賽,但當時場地還不夠標準,也無夜間照明設備。民國89年間,當時擔任鶯歌國小校長的會員洪武吉先生向教育局申請經費,將鶯歌國小的場地重新整修,並向鎮公所爭取照明設備。目前網球委員會每年定期舉辦春、秋兩次會內賽,並不定期舉辦大型邀請賽以及和鄰近鄉鎮友誼賽。[30]
鶯歌游泳委員會於民國89年3月由數十位鶯歌地區愛好游泳活動人士共同發起,組織泳會來切磋泳技,陶冶身心健康,並藉泳會推動成立鶯歌鎮游泳池。同年推選許俊森先生為首任主任委員,高銘松先生為總幹事,訂定委員會組織章程、詳訂年度工作計畫,並招募游泳同好入會,正式成為鶯歌鎮體育會單項委員會,會員人數達260人。活動地點為三峽北大泳池及大湳游泳池。次年聘任林水影先生任職總幹事,積極協助推動會務。
本會每年定期舉辦CPR、陸上急救、水上安全、游泳教學等研習活動,並參與石門水庫萬人長泳、萬人橫渡日月潭長泳、全國成人游泳分齡賽等國內游泳盛事。會內舉辦新春團拜、母親節、父親節、會員春秋兩季聯誼旅遊活動。民國92年承辦鎮長盃游泳錦標賽。
民國95年由林水影先生接任第2任主委,周秀惠小姐任職總幹事,除定期舉辦會務活動,並推展基隆外木山海泳、澎湖灣海泳及金門料羅灣海泳活動,積極培訓種子選手。民國97年由林正松先生接任第3任主委,鄭其修先生任總幹事,成立鶯歌泳會部落格,將資訊數位化及舉辦南灣海泳。民國97年與98年,會內詹英卿總教練帶領教練群培育選手,參與臺北縣縣運游泳比賽。[31]
鶯歌鎮民俗舞蹈委員會於民國93年7月1日成立,會員平均年齡60歲左右,最高齡者超過80歲,積極學習的精神更甚於年輕人。每天早上5:30,在永昌里的永福宮廣場,可以看到他們在做運動和跳元極舞。每星期三、五的7-9點,則努力練習民俗舞蹈。平時在孩子上下學的時段,則又是充滿愛心的導護志工。[32]
貳、世界級選手
一、張栩(圍棋)
張栩(1980)是成發居後代,鶯歌第3任鎮長陳添丁的外孫。張栩從小就很冷靜乖巧、記憶力很強,初學圍棋就展現出過人的天份,未到7歲即升初段棋手,爾後升段速度驚人。旅日國手林海峰回臺指導看出他極具潛力,父母克服親情上的不捨,決定讓10歲的小孩跟著再造父母林海峰夫婦赴日專攻圍棋。[33]
年輕的張栩在日本已得過「名人」、「天元」、「王座」、「碁聖」等職業圍棋賽頭銜,今年(2009)再奪下「十段」,創下日本職業棋界自1977年創立7大頭銜以來,首度出現五冠王的空前紀錄。[34]
張栩的另一半小林泉美也是職業圍棋高手,岳父是日本國寶級本因坊棋士,他們的婚禮被譽為世紀婚禮,目前育有一女,幸福的家庭生活,成為他繼續在圍棋界前進的堅強後盾。[35]
二、黃秋琴(跆拳道)
黃秋琴(1978),接觸跆拳道是受其二姐黃麗梅引領入門,家中11個兄弟姐妹中除了大姐外,都受二姐的影響學習跆拳道,一門就出了好幾位國手。曾在1995年世界盃國手選拔賽,與姐妹黃秋菊、黃清秀,囊括同一量級的前3名。
黃秋琴征戰國際賽的經驗豐富且屢創佳績,國一時就在德國司都卡跆拳道分齡錦標賽拿下金牌。之後國際賽的成就還有,1995年菲律賓世界盃跆拳道錦標賽鰭量級金牌、荷蘭公開賽銀牌,1996年英國公開賽金牌,1998年德國世界盃跆拳道錦標賽鰭量級銅牌,1996年約旦公開賽金牌。[36]
三、楊淑君(跆拳道)
楊淑君(1985),從小就展現跆拳道的天份,就讀中湖國小五年級時參加跆拳道隊,加入3個月後隨即參加第1次比賽,賽前還因練習受傷,必須忍痛上陣,卻奇蹟打敗上屆全縣冠軍,勇奪金牌。楊淑君國際賽的成績有,2006年西班牙世界大學運動會金牌、韓國公開賽金牌、杜哈亞運47公斤級銀牌。[37]
四、林韋良(扯鈴)
林韋良(1989),與一群飛躍鈴揚-樂鈴藝術表演團的孩子,在曾文秀教練的帶領下,一路從建國國小、鶯歌國中到鶯歌高職,在國際間屢創佳績,大放異彩。2005年首度參加世界雜耍聯盟(WJF)第2屆大賽,就擊敗呼聲最高的日本選手矢部亮,獲得第1座世界扯鈴冠軍獎盃。2006年,獲IJA國際雜耍人協會第59TH雜耍大賽公開組,團體雙人冠軍以及青少年組個人冠軍、WJF扯鈴項目個人金牌。2007年,在英國諾丁漢舉行的英國公開賽獲金牌。[38]
[1] 高宏煙、王秀燕,《鶯歌之旅》(臺北:高宏煙,1987),頁42。
[2] 張挺立、賴守婉、劉和政,《鶯歌巡禮-陶瓷藝術的家鄉》,頁54。
[3] 曾清蜂,〈一處最能符合人心的養生樂園-忠義宮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4期(2007.1),第4版。
[4] 鶯歌鎮公所,《牛轉乾坤農民曆》(臺北:鶯歌鎮公所,2009),頁17。
[5] 鶯歌鎮公所,《牛轉乾坤農民曆》,頁19。
[6] 編輯部,〈鶯歌淡水一線牽,迎接社區第一條自行車道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22期(2008.9),第
1版。
[7] 鶯歌鎮公所,《牛轉乾坤農民曆》,頁20。
[8] 王世正,〈自行車IN鶯歌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12期(2007.9),第2版。
[9]〈謀建劇場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6.07.31,夕刊,第4版。
[10]〈劇場告成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7.03.05,夕刊,第4版。
[11] 葉龍彥,《臺灣老戲院》(臺北:遠足文化,2004),頁71-72。
[12] 根據江宗喜、劉秀鳳夫婦口述,李孟勳紀錄,2009年7月15、17日於國慶街江宅。
[13] 高宏煙、王秀燕,《鶯歌之旅》,頁42。
[14] 呂訴上,《臺灣電影戲劇史》(臺北:銀華出版社,1991),頁127。
[15] 呂訴上,《臺灣電影戲劇史》,頁90。
[16] 石婉舜,《林摶秋》(臺北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,2003),頁142。
[17] 邱坤良,《移動觀點:藝術.空間.生活戲劇》(臺北:九歌出版社,2007),頁103-104。
[18] 石婉舜,《林摶秋》,頁150。
[19] 根據楊國龍先生口述,李孟勳紀錄,2009年7月2日於國光街楊宅。
[20] 邱坤良,《現代社會的民俗曲藝》(臺北:遠流出版公司,1983),頁10-11。
[21] 邱坤良,《現代社會的民俗曲藝》,頁29-30。
[22] 根據余振忠先生口述,李孟勳紀錄,民國98年6月20日於二甲里活動中心施府喜宴會場。
[23] 根據葉佳佳女士口述,李孟勳紀錄,民國98年7月16日電話訪問。
[24] 根據陳進志先生口述,李孟勳紀錄,民國98年7月16日電話訪問。
[25] 蔡昀臻,〈為了挽留兒時記憶-訪《鶯歌社區報》發行人楊國龍〉,《文訊》,275期(2008.9),
頁85-86。
[26] 編輯部,〈期許更嚴謹、更穩健、更長久,社區報將調整為雙月刊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20期
(2008.5),第1版。
[27] 編輯部,〈三峽鎮長陳佳烜肯定「三鶯社區報」的發行〉,《三鶯社區報》,26期(2009.5),第
1版。
[28] 編輯部,〈鶯歌參加人數最眾多社團介紹-鶯歌鎮體育會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5期(2007.2),
第2版。
[29] 根據鄭永川先生口述,李孟勳紀錄,2009年7月9日於鶯歌長老教會。
[30] 根據〈鶯歌網球委員會沿革〉,網球委員會總幹事林國益先生提供。
[31] 資料由游泳委員會林水影先生提供。
[32] 資料由民俗舞蹈委員會黃俊隆主委提供。
[33] 林金德採訪、沈淑敏整理,〈臺灣之光張栩-鶯歌是共榮的臍帶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4期
(2007.1),第1版。
[34] 編輯部,〈來自鶯歌家族的孩子-張栩今年五冠王破日本圍棋史紀錄.臺灣各大傳媒頭條報
導〉,《三鶯社區報》,26期(2009.5),第1版。
[35] 林金德採訪、沈淑敏整理,〈臺灣之光張栩-鶯歌是共榮的臍帶〉。
[36] 以上參考林麗如,〈跆拳道閃電快腿-黃秋琴〉,呂宏進總編輯,《臺北縣體育人物誌》(臺北:
臺北縣政府,2005),頁338-343。
[37] 廖梅英,〈鶯歌真的是孕育臺灣之光的搖籃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4期(2007.1),第2版。
[38] 邱月雲,〈鶯歌之光 扯鈴王子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13期(2007.10),第2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