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在藍綠對峙的政治環境中,許多重要的民生議題,也因為政治色彩而遭到延宕甚至改變,至於「用人唯才」,在時下酬庸至上的政治現實下,竟幾乎變得不可得了。
在民國79年11月間的總質詢中,有仁就對剛新任台北縣長的首位民進黨籍縣長尤清提出建言,用人才就像選購貓,只要貓會捉老鼠,就不用管牠是黑貓白貓。
有仁用最粗淺的道理來解釋,一個捉老鼠的職位,就應該用隻最會捉老鼠的貓;一隻護羊的職位,就該選用好的牧羊犬,不應該考量究竟是黑貓、白貓?狗是大尾巴還是小尾巴?尤其部分局處首長的職位,不應該長期「暫代」,因為暫代就是「暫時怠惰」這樣又如何能推行政務?
這段將近30年前的質詢內容,放在今日的政界依然可通。大家都知道「用人唯才」的道理,偏偏在政黨輪替之後,囿於政黨界線而出現酬庸現象,甚至連重大施政也失去延續性,像原本已經落腳在三鶯新生地的國家級原民族博物館,居然可以在政黨輪替後重辦選址,和原先的競爭對手再比劃一次,簡直把國家大政當作兒戲。
台灣近幾年來經濟衰退,民眾的痛苦指數節節高漲,年輕人出社會找工作只能領得22K的低薪,社會動亂不安,這一切都幾乎可說是政黨長期惡鬥的結果,如果政府要拼經濟、拼民生,想要抓老鼠就該找隻抓鼠功利高強的好貓,不用考慮牠是黑貓還是白貓;想看好羊群就要找隻盡職的牧羊犬,也不用去思索要常以巴還是短尾巴。
強迫貓去趕羊、學狗叫;要求狗去抓老鼠,這樣子的「所託非人」讓各級政府的官員來來去去如過江之鯽,長久下去,國家還能有大進步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