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飲食生活
第一節 節慶飲食
壹、歲時節慶之飲食
臺灣的歲時節慶目前仍依照農曆來行事,因此下文所述之時間均為農曆。
大年初一稱為「新正」,全家早起,用年飯、甜粿、豆乾、蘿蔔糕、冰糖茶、花生、橘柑等食品來祭拜神明與祖先。並準備果盤甜品待客,吃甜象徵富貴吉祥。[1]而每年大年初一碧龍宮的志工也會料理平安齋免費提供民眾食用,有湯圓、年糕、米糕、油飯、大麵、米粉等可口的素食,整天供應,廣場被擠得水洩不通,因為開年吃了平安齋,象徵新的一年定能過得吉利平安。[2]
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師聖誕,祭祀圈的範圍包括三峽、鶯歌、樹林石頭溪(今柑園)與山佳、大溪中庄、土城頂埔等地,大致以姓氏分為7股,分別為劉姓、三峽雜姓、陳姓、林姓、中庄雜姓、李姓、王姓,依序輪祀。[3]每年祭祀慶典的重頭戲是神豬的秤重比賽,由最重者拔得頭籌,其次依序排等第,祭祀活動結束後在廟前廣場上直接出售豬公肉,晚上則將剩下的部份宴請親友。[4]
正月初八,包括鶯歌、同慶、二橋、二甲、南靖、永昌、大溪中庄、尖山等8地輪祀俗稱觀音媽的「八股媽」,以「殺豬公」做法會奉祀。[5]
3月16日是碧龍宮所供奉八卦祖師龜公的誕辰,也是鶯歌鎮的大拜拜,家家戶戶準備豐盛的佳餚宴請親友。神明遶境時,在門口擺上牲禮、水果等祭拜,祈求諸神保佑。早期在迎神隊伍遶境到尖山埔路時,會在鶯歌國小的操場休息,許多居民會用扁擔挑著食物,提供給抬轎的人員以及看熱鬧的民眾享用。[6]
端午節時,用艾草、榕樹枝、菖蒲等懸掛於大門,並供奉粽子和牲禮。正午時,吃菜豆、茄子、桃子、喝午時水,並以艾草、菖蒲等水洗浴,潑灑雄黃酒於壁下,可去除毒蟲邪氣。[7]
忠義宮每年6月10日的建廟安座紀念日,以及中元節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慶典,會後免費供應油飯、綠豆湯等平安齋給香客享用。[8]
7月7日稱為七夕,為七娘媽生日,又為註生娘娘祭典,鄉民以油飯、雞酒、花、粉等,於黃昏時祭拜。[9]
7月22日,為鳳鳴福安大墓公祭典,每年會殺豬公祭祀,祭祀圈的範圍包括鳳鳴、鳳福、鳳祥、永昌、永吉、中湖、大湖等7個里。民國54年成立「鶯歌鳳鳴萬善堂祭典豬公會」,共計36人參與輪祀,值年者奉獻一隻豬公祭祀萬善同居公。[10]
冬至民間稱為「冬節」,全家大小一起搓「冬節圓」,有紅白兩色。另做雞蛋大的湯圓,紅白各6,內包糖料、花生粉等,稱「圓仔母」。冬至當天,以冬節圓供拜神明祖先,祭後以湯圓黏在門窗、桌椅、床櫃、雞舍、豬舍、牛舍等處,代表對一年來的謝恩,並祈福將來。[11]
12月16日是尾牙,農民及商人以五牲祭拜土地公。公司行號宴請員工,過去有藉此日告知辭退員工之俗。[12]今天則純以年終聚餐或聯歡晚會來犒賞一年來的辛勞。
除了固定的歲時節慶外,鶯歌有許多土地公廟在不同的日期,如2月2日土地公生日、上元節、中秋節等日,舉行吃土地公福的「吃會」和「乞龜」活動,所謂的乞龜是指信眾向土地公擲笅求得紅龜粿回去吃,可全家保平安。[13]根據耆老的回憶,以前鶯歌的紅龜粿特別好吃,是因為早期在鶯歌開採的陶土必須由女工不斷地揉土,直到無雜礫時,才給師傅們使用。同理,經過專業之手搓揉過的麵粉製作的紅龜粿,一定比別的地方品質更好。[14]茲將本鎮土地公廟吃會和乞龜概況列表於下:
貳、生命禮俗之飲食
一、生育
產婦從嬰兒出生後1個月內必須「做月內」,吃麻油、酒煮的豬肉、雞肉、豬腰子、豬肝等來滋補身體。[15]
出生3天後要為嬰兒洗澡,之後由祖母抱至廳堂拜神佛及祖先,稱為「三朝禮」,並分送油飯、雞酒給親友,稱為「報酒」。滿月時,準備油飯、雞酒、紅龜粿、酒、水果等祭拜神明與祖先。滿4個月時,要為嬰兒「收涎」,以紅線串著餅乾12或24個,掛其胸前,由長輩剝餅抹去唾液。滿週歲稱為「做度晬」,此日親族故舊亦送禮來祝賀,嬰兒的父母則以紅龜粿回贈。[16]
二、婚禮
舉行正婚禮之前須先「送定」,男方請媒人攜帶12抬禮物,如禮餅、豬蹄、麵線、桂圓、米酒、罐頭、糖果等前往女家。女方會將禮餅分贈親友,以表示自家女兒業已訂婚,此即所謂的「分餅」。[17]
新娘出嫁前有「食姊妹桌」之俗,新娘與姊妹們團圓會餐,以示依依不捨之情。而所吃的菜餚都有祝賀之意,如食雞能起家、食福元(龍眼)中狀元、食魷魚子孫好養飼、食紅棗年年好、食豬肚有肚量、食肉丸萬事圓等。[18]
結婚當天男方宴請親朋好友,過去農業社會,喜宴的會場多在自家門前搭帳篷,請總舖師來辦桌。喜宴的桌數通常數十桌,多則上百桌,可說是生命禮俗中最大型的飲食活動。喜宴的主桌,會請舅舅坐大位,俗語說:「天頂天公,地下母舅公」,代表臺灣社會,外親的影響力很大。
日治時期,林長壽的婚禮在臺灣神社舉行,然後在大稻埕的東薈芳宴客,根據《臺灣日日新報》的報導:
海山郡鶯歌庄石頭溪林長壽氏。在三峽公學校卒業後。留學內地。畢業山口高等商業學校。歸臺後就職為交通局鐵道部書記。此次與市內太平町莊輝氏之女□治女士結婚。卜來十日午後三時。在臺灣神社前。舉行婚式。然後在東薈芳。開披露宴。莊女士畢業高女後現執教鞭於某公學校云。[19]
現在鎮民舉行喜宴,許多人選擇在里民活動中心或餐廳舉辦。宴席結束後,男方還有吃甜茶的習俗,男方家族長輩在正廳滿座,新娘端茶向長輩一一獻茶,長輩須以紅包贈予新娘,此所謂「壓茶甌」,此時長輩會說一些吉祥話或向新人開玩笑使氣氛融洽。[20]
三、壽誕
慶祝壽誕除了祝福長輩長命百歲外,也是家族聚會的重要日子,過去壽誕會吃豬腳麵線,麵線代表長壽之意,現在則流行吃蛋糕或是到餐廳聚餐。
四、喪葬
當死者移位到廳堂後,在死者腳邊供上1碗插上筷子的「腳尾飯」,使往生者不致於挨餓。棺木封棺大斂後,家屬要為死者準備「孝飯」,又稱「捧飯」,即對待死者的餐飲如生前之意。死後每7天1次的做旬,要準備3牲拜土地公,拜死者用12碗菜。[21]
清明節掃墓時,會供拜米糕、粿類、糕餅。若修祖墓,則較為隆重,謂之「培墓」,須供祭12菜碗,如韭菜、春乾、甜豆、甜芋等,以及粿類。祭拜後,剝蛋殼撒在墓上,以示新陳代謝,送舊迎新之表徵。[22]
蘇有仁鎮長上任後指示,對公墓進行綠美化、鋪設柏油、修繕,從過年後就開始除草、清洗墓碑等,清明節當天更動員鎮公所員工於各公墓成立服務站,準備掃墓用品供民眾使用,也提供免費掃墓專車供鎮民搭乘,[23]此項服務為全國首創,深受民眾肯定。[24]
第二節 美食特產
壹、美食
一、傳統老店
(一)阿婆壽司
位於中正一路的阿婆壽司遠近馳名,只要提起鶯歌的美食,許多人都會想到阿婆壽司。阿婆壽司源起於當年三鶯一帶的礦工必須到鶯歌搭火車,壽司是他們上下工時填飽肚子的方便食品,加上受日本教育的公公也很愛吃壽司,阿婆開始從推著小車販賣到今天擁有寬敞明亮的大店面,阿婆壽司已走過30幾年的歷史。目前已經交給兒子媳婦去經營,有許多工作人員,門庭若市。[25]
(二)鶯歌蚵仔麵線
中正一路靠近第一銀行的鶯歌蚵仔麵線,也是3、40年的老字號,至今仍堅持用炭火加熱,而且那手推台車是從當年沿用至今的。[26] 中正一路91號,另有一家鶯歌蚵仔麵線,師承老店創始人李冬梅先生,店內牆上貼著許多媒體前來採訪的照片。
(三)彰鶯肉圓
位於行政路與中正一路交叉口的彰鶯肉圓,招牌上寫著創立於民國57年(1968),至今已經超過40年的歷史。彰鶯肉圓的店名顧名思義就是彰化和鶯歌兩個地名的結合,第1代老闆從彰化北上定居鶯歌後,開始賣肉圓,生意蒸蒸日上,目前由第2代經營。彰鶯肉圓的外皮使用彰化的蕃薯粉,油炸後色澤漂亮、口感Q潤;內餡包括後腿肉、香菇、竹筍,淋上獨家調配的醬汁,再搭配一碗清爽的四神湯,真是絕佳的組合。[27]
(四)勇伯垃圾麵
位於中正一路的勇伯垃圾麵也是30幾年的老店,店名的故事很有趣。老闆年輕時體力好,賣麵通霄達旦,被客人戲稱「真勇」,喊久了就成了阿勇伯。而垃圾麵是因為湯頭以豬骨熬煮,浮在湯上的渣並不去掉,再加上肉燥後,更顯混濁,所以被戲稱為垃圾麵,但其實吃起來湯頭鮮美、香味四溢。除了湯麵和乾麵外,還有粉腸、豬頭肉、紅燒肉、豬舌頭、生腸等小菜。燙青菜則是別家沒有的豆芽菜加韭菜,真是充滿特色的一家店。[28]
(五)破鑼飲食店
創店老闆的名字叫陳蘿,加上他的聲音沙啞,因此將店名取這個有趣的名字。[29]招牌上寫著「創立於1945年」,目前由第2代經營,破鑼美食包括擔仔麵/米粉、肉羹麵/米粉、排骨麵/米粉、魯肉飯、肉羹飯、豬頭肉湯、肉羹湯、貢丸湯、排骨湯以及豬頭肉、紅燒肉等各式小菜。
二、南雅夜市
南雅路夜市是鶯歌鎮小吃的大本營,白天是寧靜的住宅區,到了晚上則搖身一變為繁華的美食天堂,在僅有150公尺的街道上,聚集了30幾家小吃店面與攤商。[30]其中百分之60左右,具有20年以上的開店年資,已成為鶯歌人共同記憶的一部分。[31]
從國慶街到育英街之間的店家有雞醬香雞排、魷魚羹麵、阿敏豆花、鶯歌臭豆腐、阿土切仔麵、狀元香滷味、魯肉飯鹹湯圓、夜市米粉湯、香好佳鹽酥雞、阿伯炒米粉、滋味嘉羊肉、蚵仔煎、法氏可麗餅、水煎包、鄭油飯四神湯挫冰、MSGP蜜汁雞排、黑龍搖搖冰、蔥抓餅、蔡蚵仔麵線、章魚小丸子、土虱、果汁小鋪、金桔檸檬、基隆廟口營養三明治、地瓜球、碳烤鹽酥雞、南雅水餃店、手工黑豆豆花。建國路232巷的店家有祖傳老店滷味、古早味餛飩湯乾麵、黃牛肉麵、陳豬腸冬粉、阿琴素食手工芋圓、方記臭豆腐、尤羊肉羹、肉圓等。[32]
南雅路夜市設有自治管理委員會,負責攤販申請、顧客與住戶的意見處理、衛生管理等相關業務,每天凌晨12點半以後請專人整理打掃,以維持環境的整潔。[33]
三、藝術餐廳
鶯歌有許多家結合鶯歌陶瓷與美食的藝術複合餐廳,如陶瓷老街的田園藝術餐坊,將店內分為陶坊區和享用簡餐咖啡的餐飲區。尖山埔複合餐飲則以原木設計成「小小老街」的素雅空間。富貴陶園藝術餐廳1樓戶外有露天咖啡座,室內是陶藝展覽空間,2樓是日式風格的餐廳。[34]鶯歌風味餐以陶土的古樸意像做成的泥漿粥,讓遊客感受點土成金、苦盡甘來的滋味。[35]還有已申請專利的甕仔麵,以「甕仔」來盛裝食物,開店不久欣逢第1屆鶯歌陶瓷嘉年華,甕仔麵立刻打響名號,至今仍受到遊客的青睞。[36]甕仔麵在重慶街與尖山埔路各有一家店,店內還免費供應特製酸梅湯,風味獨特。
遠離陶瓷老街的城市小築,則是藏身於巷弄間,提供想遠離喧囂的人們,一處幽靜的藝術天地,由做設計的男主人與會畫畫的女主人營造出極具個人風格的餐廳。[37]城市小築原開店於忠孝街,後來移到林長壽圖書館旁的現址,2樓規劃為藝術展覽空間。
位於高職西街的傳香客家藝術餐廳,外觀為紅磚砌牆,兩顆大紅燈籠高掛懸粱,店內陳設古樸典雅。受歡迎的菜色有先滷後炸的豬腳、客家牛柳、紅槽薄片等。[38]
貳、特產
一、茶葉
鶯歌的山區自清代同治年間即有產茶,但當時只是粗放,除草以外並無施肥,後來地力逐漸衰竭,產量減少,加上炭礦業發達,茶農紛紛轉為礦夫或石炭運搬夫,因此茶園日益荒廢。到了昭和5年(1930),日本當局提出諸多方針改善這個情況,根據《臺灣日日新報》的記載:
至昭和五年。殘存荒蕪之茶園。由庄役場調查統計。不過五百甲。每甲收
量。年平均不滿三百斤。庄當局引以為憾。研究善後。遂出積極之方針。
年開茶業改良墾談會。及優良茶製造並摘茶競技會。一面無償配付優良品
種。使其更新栽種。獎勵階段茶園等。諸費計上于庄歲出豫算者。年數百
圓。又舉游色嚴氏。為發起。自昭和五年在大湖方面。創設南鶯製茶公司。
悉□督府獎勵之方針。極力經營。面目一新。生產倍加。[39]
昭和10年,在大湖南鶯製茶公司舉行製茶講習會,根據《臺灣日日新報》的報導:
海山郡鶯歌庄役場主催。聘製茶專門家臺北州技手李廷方氏為講師。自去
六日起。假大湖南鶯製茶公司工場內。開製茶講習會。會員十八名。晝夜
實習製炒。就其實習製品採取點數。一等簡榮金。二等石振發。三等游榮
輝。去十日午前十一時。舉講習終了式。今澤庄長授與講習證憑。繼開講
師慰勞會云。[40]
同年6月,在鶯歌公會堂舉行鶯歌、三峽、土城三庄聯合茶葉品評會,根據《臺灣日日新報》的報導:
海山郡下鶯歌三峽土城三庄聯合□茶品評會。本年輪值鶯歌庄下。會場擬
開於鶯歌驛前鶯歌公會堂。其準備經已完妥。月二十七八兩日間。審查出
品物成績。二十九日午前九時舉表彰式。聞出品物點數。經達三百點以上。
就中高級優良居多。可資斯業之研究參考者亦自不少。[41]
而以製作豆皮聞名的尖山黃厝族人,亦曾種茶製茶,由黃萬國、黃萬言等人共同出資成立「尖山茶葉公司」,除了自己種的茶葉外,還有向外人買茶青來加工,賣到大稻埕外銷英國等地。[42]
二、豆皮
尖山黃厝第3代子孫黃萬言與其二子黃則興(前調解委員會主席),本來在三重埔經營豆皮工廠,因當時煮豆漿的燃料是相思樹或廢木材,這些在鶯歌較便宜,民國37年黃則興將馬達帶動竹扇的石磨機搬回鶯歌做豆皮,取代之前的人工石磨。幾年後有人引進日本直立式研磨漏斗,可放大量黃豆,產量大增,那時黃厝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豆皮,許多人因而致富「起大厝」。[43]黃厝現在仍有後代從事此業,屋內爐灶、磨漿機等設備一應俱全。[44]
三、醬油
除了豆皮外,以前鶯歌的醬油也十分出名,以陳國治的「名鶯醬油」歷史最久,還有橋仔頭的王記昌也曾做醬油。[45]
第三節 外國餐飲
壹、西式餐飲
位於光明街的卡歐里餐廳是鶯歌較早成立的西餐廳,鎮內還有許多複合式的咖啡簡餐以及全國大型連鎖店,如貴族世家、我家牛排、85℃咖啡、麥當勞等,已成為年輕人飲食習慣中的一部分。
貳、日本料理
鶯歌鎮的日本料理店過去建國路上曾有「菊屋」和「八條」兩間日本料理店,但都已經停止營業,民國97年(2008)有建國路「小林壽司」和國慶街「伊賀」兩家新店開幕。本鎮還有許多家日式風格的火鍋和燒肉餐廳,如元町東京火鍋、天鵝日式火鍋、野宴日式炭火燒肉、昭和園日式燒肉等。
參、東南亞菜
近年來,隨著臺灣男子與東南亞各國女子通婚,以及外籍勞工的引進,東南亞各國的飲食文化也傳入臺灣,各國餐廳和小吃店出現在臺灣的大街小巷,使臺灣的飲食文化,更加多元豐富。本鎮鶯桃路上有越南菜、泰國菜的飲食店,大湖路和中湖街也有越南菜的飲食店。
[1] 高宏煙、王秀燕,《鶯歌之旅》,頁50。
[2] 陳文玲,〈碧龍宮奉安太歲.頌經祈福.新年新氣象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5期(2007.2),第4
版。
[3] 張挺立,〈鶯歌的氏族及其宗教信仰〉,《北縣文化》,51期(1997.1),頁35。
[4] 謝詩凌,〈鶯歌鎮民間信仰廟群與地方發展〉,頁35。
[5] 張挺立,《戀戀鶯歌:勝跡、遺址、古宅古窯調查報告》,頁43。
[6] 陳文玲,〈農曆三月十六日碧龍宮八卦祖師龜公聖誕 諸神佛起鑾繞境巡察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
7期(2007.4),第4版。
[7] 高宏煙、王秀燕,《鶯歌之旅》,頁52。
[8] 曾清蜂,〈一處最能符合人心的養生樂園-忠義宮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4期(2007.1),第4版。
[9] 高宏煙、王秀燕,《鶯歌之旅》,頁53。
[10] 謝詩凌,〈鶯歌鎮民間信仰廟群與地方發展〉,頁116-117。
[11] 吳瀛濤,《臺灣民俗》(臺北:眾文圖書公司,1991),頁31。
[12] 高宏煙、王秀燕,《鶯歌之旅》,頁54。
[13] 謝詩凌,〈鶯歌鎮民間信仰廟群與地方發展〉,頁65。
[14] 郭嘉雄主持,詹碧珠紀錄,〈鶯歌鎮分組座談紀錄〉,《耆老口述歷史叢書(16):臺北縣鄉土
史料(上)》(南投:臺灣省文獻委員會,1997),頁371。
[15] 李秀娥,《臺灣傳統生命禮儀》,頁75。
[16] 李秀娥,《臺灣傳統生命禮儀》,頁76-82。
[17] 盛清沂總纂,《臺北縣志》,卷7,民俗志,頁24。
[18] 林川夫主編,《民俗臺灣(七)》,頁62。
[19] 〈林氏行結婚式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25.05.09,夕刊,第4版。
[20] 盛清沂總纂,《臺北縣志》,卷7,民俗志,頁25。
[21] 李秀娥,《臺灣傳統生命禮儀》,頁130-159。
[22] 吳瀛濤,《臺灣民俗》,頁10。
[23] 鶯歌鎮公所,《鶯歌鎮2010年農民曆》,頁16。
[24] 沈淑敏,〈鶯歌鎮公所公墓除草掃墓服務是全國創舉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7期(2007.4),第1
版。
[25] 黃淑玲主編,《三峽.鶯歌.大溪:吟詠百年風華的小城故事》(臺北:墨刻出版公司,2004),
頁45。
[26] 王世正,〈呷好道相報 在地人外地人鶯歌如何吃透透?先從倆代相傳的老店說起〉,《鶯歌社
區報》,1期(2006.10),第4版。
[27] 黃淑玲主編,《三峽.鶯歌.大溪:吟詠百年風華的小城故事》,頁49。
[28] 黃淑玲主編,《三峽.鶯歌.大溪:吟詠百年風華的小城故事》,頁46。
[29] 林煙庭,《三峽 鶯歌旅遊導覽》(臺北:國民旅遊出版社,2004),頁158。
[30] 林煙庭,《三峽 鶯歌旅遊導覽》,頁159。
[31] 林志信,〈最方便的好鄰居 最在地的好口味-南雅夜市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3期(2006.12),
第2版。
[32] 根據〈南雅路夜市地圖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3期(2006.12),第2-3版。
[33] 林志信,〈最方便的好鄰居 最在地的好口味-南雅夜市〉。
[34] 林煙庭,《三峽 鶯歌旅遊導覽》,頁155-156。
[35] 黃永全,〈鶯歌之旅〉,《陶藝》,40期(2003.7),頁163。
[36] 黃淑玲主編,《三峽.鶯歌.大溪:吟詠百年風華的小城故事》,頁51。
[37] 黃淑玲主編,《三峽.鶯歌.大溪:吟詠百年風華的小城故事》,頁52。
[38] 林煙庭,《三峽 鶯歌旅遊導覽》,頁161。
[39] 〈產茶起原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5.06.28,第12版。
[40] 〈大湖製茶講習終了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5.05.13,第8版。
[41] 〈茶展續報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5.06.28,第12版。
[42] 黃世昌,〈尖山黃厝同姓聚居古厝中佔地最大保存最完整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7期(2007.4),
第3版。
[43] 黃世昌,〈鶯歌「豆皮起家」故事-專訪黃君奕、黃慶雲、黃許不〉,《鶯歌社區報》,4期(2007.1),
第4版。
[44] 張挺立,《戀戀鶯歌:勝跡、遺址、古宅古窯調查報告》,頁105。
[45] 郭嘉雄主持,詹碧珠紀錄,〈鶯歌鎮分組座談紀錄〉,頁378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