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篇的《「白天在鶯歌淘金,晚上到桃園銷魂」,鶯歌建設不足蘇有仁努力改進怪象》文章中,有仁寫到鶯歌算是北縣的「偏鄉」,在現在這個「人手一機」的時代裡,說來大概會有不少鄉親不相信,在以前,鶯歌打市內電話到板橋並非「市內」,居然是以貴森森的「長途電話」計費,實在不合理。
台北縣/新北市幅員廣大,撇開離都會區較遠的沿海的鄉鎮,鶯歌居然也算是化外之地,由於消費、區位與桃園息息相關,加上縣府早期又沒有努力經營推動鶯歌地區的公共建設,把鶯歌劃歸桃園之說也從未間斷過。
以前的年代對鶯歌居民有多不公平?除了交通不便外,連電話都要硬生生地被劃歸為桃園地區,打電話到台北、板橋,居然都要用長途電話的費率計費。
有仁在75年6月3日在台北縣議會中提案,這才揭露了鶯歌長期不受重視,竟淪為北縣化外之地的事實。這一篇問政實錄擲地有聲,也獲得了《台灣新生報》的青睞報導。
原來,當時的台北縣幾乎都已納入了大台北地區的電話系統,除了板橋、新莊、三重等六個縣轄市是「9」字頭,屬於大台北地區的電話系統;土城、中和、板橋部分地區則是「2」字頭,這是因為「9」字頭不敷使用,新增「2」字頭來替代,同屬大台北地區系統。
至於三峽、樹林、鶯歌的「6」字頭,並不屬於大台北地區電話系統,雖可直撥但卻是以長途電話計費。到了75年間,當時的電信局(現在的中華電信)將三峽、樹林納入大台北電話系統,擁有一萬多用戶的鶯歌,卻還是要打長途電話的「外鄉鎮」。
經過有仁的提案,鶯歌地區的市內電話也被劃歸為大台北地區系統,但由於位在新北、桃園交界地區,不少鶯歌在地的民眾,家中還是牽了台北、桃園地區各一個門號使用,用桃園門號打到對街的桃園地區找朋友、用大台北地區系統門號打去板橋、台北問事情,形成一種讓人有點心酸的特殊文化。
除了市內電話必須裝二個門號外,同屬台北、桃園「共同就學區」的鶯歌地區,在地的莘莘學子可以透過免試入學,申請桃園區或基北區特定學校就讀,但相關規定可得要先弄清楚,才能保障自己的最佳權益!